2.增强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需要专业化知识产权服务支撑
国家知识产权局曾开展专利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的专利规模与经济效益存在相关性。企业拥有专利授权的数量超过30件时,年产值随着专利数量的增加而快速上升,其中发明专利的作用更为明显。中国改革开放实践证明,专利有效提升了中国企事业单位的竞争力,促进了市场主体的自主创新。摸清现有技术的知识产权状况,可以防范研发成果的侵权隐患。研发投资产生的科技成果,只有先知识产权化,形成无形资产,才能安全地商品化,进人市场。创新成果形成知识产权后,通过价值评估、转让许可等知识产权服务可以加速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再进一步,证券化、拍卖、法律维权等知识产权服务使得创新成果的市场经济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2011年加拿大北电网络公司拍卖6,000件专利,最终被苹果公司为首的财团以45亿美元天价成交,吸引了世界的关注。在拍卖的背后,是知识产权服务的产业链条,连接起了专利权的维护、价值评估、法律事务、拍卖、保险、合同管理等完整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这次拍卖活动,不仅是一个知识产权运用的典型案例,也是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展示。
(二)知识产权服务业成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催化剂
1.知识产权服务,促进知识产权在总财富中比例显著提高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在总资产和财富中的比例显著提高,甚至居于支配性地位。世界五百强的企业中,以知识产权为主的无形资产占比平均达到85%以上,例如,微软占95%,耐克占86%。美国2013年7月开始使用新的国民经济核算国际统计标准SNA2008(SystemofNationalAccounts2008),首次将企业技术研发、娱乐文化等知识产权相关指标纳人政府统计数据中,将知识产权产品作为资产加以管理并纳人经济核算体系。采用新标准会使1959年至2002年美国的GDP水平平均提高2.6%,同时推动企业资产结构的改变,凸显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重要性。GDP核算方式的调整,会增加知识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因此,继美国之后澳大利亚、加拿大、欧盟等国相继采用新的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SNA2008,日本将于2016年采用。
2.知识产权服务,支撑企业品牌全球化
中国现在是商标大国,但远不是一个品牌强国,世界知名品牌不多。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13年世界品牌500强中,人选的中国内地企业只有25个,且大多数为中央电视台、中国移动、国家电网等国有企业,中国品牌无一进人前50强,这与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制造业和货物出口量世界第一的地位不符。据统计,国际知名商品约8.5万种中的90%为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和创新型国家拥有。知名商品具有高附加值、高认知度,国际知名商品的畅销既可以提高我国服务业的竞争力,又可以提升中国的国家影响力。培育知名品牌,扩大优质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需要的不是单纯的商标代理服务,而是系统的知识产权
服务的有效支撑。
3.知识产权服务业有助于强农惠农,拓宽农民创富增收渠道 |